青岛于家酒业有限公司其前身为青岛寺后酿酒有限公司,下设青岛老机场酒业有限公司、青岛九龙醇酒业有限公司两家分公司,现有员工80余人,其中管理人员15名,技术人员11名,公司主营生产清香型白酒—寺后老烧锅酒、老机场白酒,年产1500余吨,年销售额过6000万。公司以“生态佳酿”为理念,坚持酿造原生态的纯粮食白酒,沿用家传百年古法酿酒工艺,手工制曲,天然发酵,自然生成,并结合现代先进酿酒技术,摄高粱之精,取小麦、豌豆之神,采崂山白沙河源头之水,用料考究,技艺融古贯今,所酿白酒清香柔和,酒体丰满,回味净爽,在岛城家喻户晓,有口皆碑,先后被评为青岛市城阳区小企业协会会员单位、城阳区食品安全示范创建先进单位、城阳区私营个体经济协会理事单位、青岛市非物质文化遗产、城阳区工会规范化建设示范单位、城阳区质量强区工作先进企业等。在公司员工的不懈努力下,已成为青岛白酒行业的典范。
∨∨∨展开∨∨∨
寺后老烧锅酒酿制始于清嘉庆二十年(1815年),创始人于氏十四世祖于其丕善于酿酒,酿制地瓜酒也经营白酒烧锅。光绪十八年(1892年)起十六世祖于景溪专营白酒酿制,形成独特技艺,寺后老烧锅酒风行于世,形成品牌。于景溪年迈后将技艺传授给儿子于世柄。于世柄继承祖上的酿制技艺,酒坊生意稳步发展,其子于崇煃自幼随父研习酿酒技艺,深得要领。于崇煃于民国八年(1919年)受聘赴山西汾酒发祥地义泉泳酒坊任掌锅,1933年回归故里,在青岛老家寺后村创办酒坊并将技艺传授给其子于盛久。1938年日本侵占青岛,酒坊被迫停业。1939年-1949年间,于崇煃积极参与支持抗日救国活动,将资财和酿制的上等好酒捐赠慰问部队。新中国成立后,于崇煃携其子于盛久精心研究酿酒技术,逢年过节时便酿出美酒供亲友和乡邻饮用。1954年,北海舰队流亭基地生产科(后改编为北海舰队航空兵流亭场站,即原37295部队农场)将饲养军马富余的高粱用来酿制白酒,于盛久被聘为技术指导,因原酒厂生产规模小,产量低,仅供应部队内部饮用。1963年,于盛久主持酿制的老机场白酒声名远播,不仅供应部队内部,域外消费者也纷纷购买饮用。
∨∨∨展开∨∨∨
于宝功
于宝功,生于1957年。是于氏二十世,于崇煃之孙,于盛久之子。自幼受祖、父影响,对祖传酿酒技艺产生了浓厚兴趣。1954年,流亭飞机场生产科将喂养马匹剩余的高粱用于白酒酿制,聘于盛久为技术指导,遂有老机场白酒。1966年八•一建军节,上级部队首长到流亭机场慰问,晚宴时开坛饮用老机场白酒,香气四溢,满室生香,经久不散,部队首长称誉为“青岛小茅台”。于宝功自幼随父亲于盛久进机场酒厂工作,在酿制工作中,父亲将祖传技艺和自身体会手把手教给于宝功,使其得以真传。于盛久渐年迈,于宝功接替父亲任技术指导。后部队军马全部退役,所供高粱悉数用作酿酒。于宝功主持扩建厂房,增建发酵池,年产白酒30余吨,机场酒厂经营红火一时。1998年,部队企业改制,于宝功率原班人马回寺后村建青岛寺后酿酒有限公司,所酿白酒从选料到出酒的十几道工序,谨守祖传技艺,将在机场酒厂所积累的经验体会融会贯通于祖传技艺,在原料中适量加入其他粮米,使酒体更加丰满,使口味劲而不烈,绵软醇厚不上头,其酒品除在青岛市区销售外,远销即墨、平度、胶州、莱西等区市。
∨∨∨展开∨∨∨
于同刚
于同刚,出生于1981年。是寺后老烧锅酒第八代传承人。于同刚在小学到高中上学期间,节假日即投入酒厂生产劳动,对由粮食经过十几道工序生成白酒的奇妙过程产生了浓厚兴趣。上高中期间,就熟练掌握了整套酿制程序。2002年大学毕业后,即接任公司总经理。
于同刚接任总经理后,首先将寺后老烧锅酒、老机场白酒的历史渊源和各时期主要传承人资料进行整理,形成文字和音视频资料,将祖辈口耳传承的独家技艺流程、原料用具选取、每道工序的操作要领进行整理,归类存档秘藏。随着生产规模的扩大,于同刚依据祖传技艺分类按人培训员工,使每一位员工熟练掌握2-5项操作流程,在生产中严格责任,步步衔接,环环相扣,在谨守祖传方法的基础上,引入现代生产器具和经营理念,使生产程序规范有序,生产规模进一步扩大。
∨∨∨展开∨∨∨